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,将不能正常浏览。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。
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,请切换到高速 / 极速 / 神速 核心。
高岩:散落在各个细分餐饮市场的机会
新闻中心
2025-06-21 00:24:04 新闻中心

  在宏观复苏下,探寻微观增长的线中国餐饮市场全景图及市场展望》后,我们收到了大量关于细分品类机会的问询。于是我们决定增加发布一份全景图的重要附录

  《2025中国餐饮市场子业态分析》将聚焦于更深一层的微观子业态,深入探讨在当前高度分化的市场中,为更具体的市场现状,找出答案与业务机会

  我们的目的仍然不变,为餐饮管理者与上下游从业者,提供一套可复制、用于识别和评估细分赛道潜力的“全景地图”。

  我们用了出四个观察维度,从不同层面扫描并定位一个品类的市场位置与发展潜力。

  开关店率是衡量一个品类市场活跃度与生存压力的“晴雨表”。我们将主流品类置于一个二维象限中,其中 X轴代表关店率,Y轴代表开店率,而气泡的大小则直观地反映了该品类的总门店数量。

  通常是风口浪尖品类,市场热度极高大量玩家涌入,但韭菜也多,呈现出剧烈的“新陈代谢”。稳定成熟区(低开店、低关店):

  市场格局基本稳固增长放缓,但头部品牌经营稳健,有较强的护城河。衰退风险区(低开店、高关店):

  品类可能正面临生命周期末期或被新品类替代的风险,市场正在萎缩。通过这张图,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判断一个品类正处于“跑马圈地”的增量阶段,还是“血腥搏杀”的存量阶段。

  宏观机会最终要落到微观的单店盈利能力上。我们将最核心的店均营收拆解为两个关键变量:

  店均营收 *营业日系数= 店均交易笔数(AC,Average Count) × 每笔交易金额(TC,Table Count)。高AC、低TC:典型如小吃、快餐,依赖高翻台率和运营效率。

  这个算法是诊断单店运营健康度的“手术刀”。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,要么能极致优化其中一个变量,要么能在两者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,从而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能力。

  客单价直接定义了品类的市场定位及其目标客群。我们把市场按照价格划为两类四档:

  正餐场景,以30元、80元、200元划为4档。非正餐场景中,以10元、20元、40元作为划分。分析客单价,能让我们理解一个品类的盈利模型和品牌溢价空间,找到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价格带。

  连锁化率是衡量一个品类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潜力的核心指标。一个品类连锁化率的持续提升,往往意味着其在供应链、门店运营、产品口味等方面的标准化难题正在被攻克,为品牌的规模化扩张铺平了道路。观察连锁化率不仅要看绝对值,更要看其变化趋势。一个连锁化率尚处低位但增长迅速的品类,往往预示着巨大的品牌化机会窗口正在打开。

  我们的理论框架相对抽象,于是试着选取了7大业态中的3个代表性业态,来看看其中的可能存在的一些商业机会。

 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认为赣菜、徽菜、湘菜以及云贵菜等地方菜系,将是未来中餐增长的核心引擎?这背后既有共性逻辑,也有差异化路径。

  首先在于“辣味”的味型。四个菜系都以“辣”为基底,但又显著区别于川菜的“麻辣”,提供了差异化的成瘾性体验。

  川菜是店数第一多的菜系,但随着多年来对川菜的深挖,花了钱的人餐饮的麻辣风味会有些疲乏。而湘菜赣菜的“鲜辣”、徽菜的“醇辣”或云贵菜“酸辣”,精准让广阔的嗜辣人群有了更多新新选择。增长的差异化路径:

  中式正餐中,店数第3多的菜系。但湘菜线%超高连锁化率。经过多年发展,湘菜在“辣椒炒肉”、“小炒黄牛肉”、“剁椒鱼头”几个大单品的标准化上已非常成熟,并成功打出了品牌心智,现在已形成多个头部品牌齐头并进的格局。云贵菜:

  山野、菌子、木姜子多个新风味新食材的加入,让云贵菜成为当下最热门菜系,去年开店率达到45.2%(仅次于西北菜,但西北菜包括疆蒙陕陇等多个菜系),但闭店率也不低为37.6%。高开高关,云贵菜仍有净增长,有机会,但是现在风险也大了。赣菜:

  2024年增长的“黑马”。赣菜的开店率达到44.7%,但关店率并不高,两者相减,去年赣菜店铺净增长率达到13%。赣菜市场正处在一个高歌猛进的“净增长”阶段,市场需求远未饱和。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成长性机会,适合先行者。徽菜:

  稳健经营“常青树”。徽菜是所有中餐菜系里闭店率最低仅有28%。这得益于其独特的“臭鳜鱼”、“毛豆腐”、“地锅鸡”等有识别性的大单品带来的稳定客流,以及微辣普适的口味与大众化的价格。徽菜不追求爆发式增长,依靠口碑和顾客忠诚度实现长线经营。

  烧烤和火锅,同为休闲正餐的王者。它们的店铺数量体量、开关店率乃至客单价都处在同一量级,市场基本盘极为相似。但一个核心数据的差异,揭示了两者商业模式的根本不同:火锅的连锁化率比烧烤高出近一倍

  火锅做到了正餐最极致的标准化。锅底、蘸料、肉卷、丸滑等核心产品均可由中央厨房预制和配送,门店操作简化为切配、摆盘和上菜,对厨师的依赖降到最低,因此能轻松复制,快速扩张。烧烤:

  烧烤子业态的核心工艺——“烤”,“烤”更依赖烧烤者的经验,而炭火温度、对食材火候的关系掌握、撒料的均匀,都会影响最终的出品。我们大家都认为可能的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后端供应方式的不同,决定了前端“接单能力”与“服务体验”

  设备革新(自动烤串)、菜品结构扩大(批量锡纸盒烤,冷菜)、服务升级(店员帮烤),来攻克烧烤的标准化难题。这个品牌就非常有可能是这个巨大市场中跑出来的下一个“海底捞”。

  炸鸡品类开店率最低,而关店率最高。品牌过去10个季度,通过不断降价来吸引客流,客单价持续下滑。

  炸鸡品类的连锁化率已达63%,如不做大调整,颓势恐怕难以扭转。烤鸡烤鸭:

  传统烤鸭从“正餐大菜”,转向更灵活的“一人食”、“小家庭餐”转型,催生了大量社区店、档口店的“中食”新模式。烤鸡烤鸭的连锁化水平位于小吃类目的中游水平36%,不低也不高,还有极强的机会,正处于品牌化的黄金窗口期。

  综上所述,“最好做”的生意并非某个固定的品类,而是那些在特定发展阶段、展现出清晰增长信号的细分市场。通过高岩餐观的系统观察和对行业的剖析与探寻,我们能更精准地捕捉到这些结构性机会。